[[ ↑北京的古,本身就是個美。798藝術區的建築古與藝術美,饒富著濃濃的創意與文化。照片裡的大型雕塑《狼來了》,1個人vs.110匹狼,呈現一種即使隻身獨孤,寡不敵眾,仍堅持奮戰的到底的英雄氣魄…或許比喻的正好是藝術家吧?]]
來北京,不只要懷舊,也要來點新潮,尤其那種「古蹟再現風華」的,很對我的胃口;光看旅遊書把「798藝術區」單獨規劃成一個導覽區塊,就知道它應該值得我花上半天來逛逛。
「賦予老建築新生命」一直是個很吸引我的課題,或許很多人都心有戚戚焉。誰不喜歡走在華山藝文中心裡,那種既復古又時尚的感覺?即便我不懂建築、不熟藝文,有feel就可以了!
[[ ↓秋冬拍枯木,很適合LOMO。]]
離開了天壇,得換兩班地鐵,到距離798最近的「三元橋」站,然後再轉公車或出租車,才能抵達藝術園區。因為地圖沒有標出「三元橋」地鐵站到798的路線與距離,在推測走路到不了,又擔心出租車司機亂繞路騙錢的情況下…我還是挑戰一下搭公車好了。
●廢工廠變藝術村─北京也有「蘇活SOHO區」
[[ →燈。一個展示燈具的空間,好華麗又好虛幻。]]
深怕坐過頭的我,只好一直問司機要在哪一站下車;下了車又得問路人,哪裡才是798藝術園區,終於輾轉來到這「放大版的華山藝文中心」了,或是更精確一點說,是「3.19倍大的華山藝文中心」。
到此一遊之前,其實搞不太懂,798為何叫798。反正如果趕不及在出發前先做功課,那研究歷史這件事,終將成為我回到飯店後,甚至回台灣後,才會去了解的課題。
其實798藝術區是50年代時,中共接受蘇俄援建的一個重點電子工業園區,因為由東德負責設計,所以建築風格也是當時德國最火的「包浩斯風格」。可惜80年代起,改革開放導致798電子廠衰退沒落,廠區閒置。
直到1995年,中央美院雕塑系的教授以每平方米0.3元的低廉「日租金」,承租3000多平方米的倉庫作為雕塑工作室,成為藝術家進駐798的首例,而後藝術聚落漸漸成型。
這裡不只有畫廊、藝術工作室、設計公司,甚至有餐廳、書店、咖啡廳、服飾店,然而商業氣息,也讓798藝術區招致負面批評。租金飆漲20多倍,讓早期進駐的藝術家因為負擔不起龐大的成本,被迫搬離;園區重新整治,也讓50年前原有的798工廠,特色「走味」了。
同樣的歷史軌跡,紐約的SOHO蘇活區也曾走過。1960年代的SOHO也是租金低廉的閒置廠房,如今轉眼間,大型藝術機構和名牌幾乎佔據全區,真正負擔的起金的獨立藝術者,恐怕寥寥可數。但文化藝術與商業發展,孰輕孰重的論辯,似乎無時無刻都在發生…
[[ ↓751站的蒸氣火車頭。798只是個統稱,其實整個園區裡頭,處處都是以數字代替區塊;這裡是最東端的751區,鐵路和火車原本是一家煤氣廠的專用運輸系統,現在只能成追憶。]]
[[ ↓這是幹嘛用的?園區裡還是處處可見「工廠」的痕跡。]]
[[ ↓腳踏車。我只要在空曠的路邊看見一輛腳踏車,撇著個頭停放著,我就會忍不住想替她拍一張照。]]
[[ ↓漫步在798裡,有很多文創的小商店。]]
[[ ↓漫步在798裡,有很多的大型裝置藝術。]]
[[ ↓大型雕塑都很有意思,常常讓人會心一笑,或是噗嗤大笑。]]
[[ ↓老煙囪、老磚牆、老廠房…798是代表充滿新風貌的老北京。]]
[[ ←798裡面頗有代表性的裝置藝術─鳥籠,就位在「白石茶館」前面,可以走進去裡面拍照。它讓我想起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靠近忠孝東路,也有一個大鳥籠。]]
喜歡藝術巡禮的人,在這裡耗上半天,恐怕都閒不夠,因為有太多隱身在小巷弄裡的藝廊和店家,值得進去尋寶。下回再來北京,這裡應該還是值得再逛一次的好所在!大推!
23萬平方公尺的大小,逛起來是挺累了,但又不想匆匆離開這裡,我於是找了一間cafe,坐下來喝杯咖啡,順便寫寫明信片,畢竟這是每一趟旅程都必須做的事。直到黃昏,我才離開798,前往三里屯準備和老黃一起吃晚餐。今晚還要去當地的酒bar…體驗一下。
[[ ↓三里屯的地標─Uniqlo。就在三里屯的最外面,紅橙白排列的窗格,無論白天晚上看,都覺得很時尚。]]
[[ ←在「三里屯」裡繞了好久,決定奢侈一點…大啖炭烤牛排,對號稱自助旅行的人來說,有點不符合「背包精神」,但老黃好像比較不吃這一套。照片裡的開胃菜,好像是三文魚or鮭魚的吧?! ]]
在三里屯等了老黃好一陣子,連Uniqlo都買了,還是不見人影,只傳了簡訊說他快到了。後來碰了面,才知道他也去了798藝術區;但他坐上了出租車,一覺睡醒,發現自己塞在高速公路上!(怪哉…我搭公車去,也沒上高架橋啊?)等他到了798時,天色已黑,沒能多逛一回兒,又匆匆趕到三里屯跟我碰面。唉…看來又是一場打D的騙局啊!
後記一:北京真是一個好地方,我發現我愛她勝過「魔都」─上海。只可惜有兩個超級想去的地方,無緣造訪,他們分別是「(野)長城」和「爨底下村」,下次一定要補齊啊!
後記二:終於寫完了北京,接下來就是敦煌和大戈壁沙漠了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