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[[ ↑「天壇公園」裡最著名的地標就是他,但大家都呼他是「天壇」,其實他真正的名字是「祈年殿」。(攝影:Fitch 黃) ]]


已經忘記是哪個時期的封面課本或內頁,出現過天壇的祈年殿…高聳參天的建築外觀、藍到發亮的琉璃屋瓦,展現出巍峨的氣勢,讓我始終無法忘懷。有機會造訪北京,豈能錯過天壇公園呢?

在北京的最後一天,我和老黃決定分開旅行。因為他重感冒,不想早起出門吹冷風,但我想抓緊時間去看逛逛這古都,所以今天各走各的,晚上再相約吃晚餐,然後去酒吧鬼混。

其實這種「一起玩,分開走」的模式,我和同袍阿登在大馬服役時,也做過;優點是可以分擔住宿費,但又不會因為想玩的「路數」不同,而壞了彼此的興致。我們通常白天分開行動,晚上再相約吃飯、看電影、喝酒,順便交換今天的旅途趣事;在國外電話不通也無妨,用簡訊長話短說,也能互報平安兼約碰面時地。或許下次你也可以試試看。

●天壇 ─ 體會「天地悠悠‧滄海一粟」

[[ →天壇公園裡的枯樹。冬天的北京光禿禿的,但枯樹也以一種自己堅持的姿態和美感,熬過攝氏零度的寒冬。]]

對於北京天壇,我想紀錄的,似乎沒有太多,畢竟它的建築物相對單純(和紫禁城相比),但還是很值得推薦的景點,畢竟它也是被UNESCO列入「世界遺產」,By the way…我對世界遺產也是無法抗拒的。

搭地鐵五號線,從「天壇東門站」出來,走路不消5分鐘就到天壇了。花個15元的門票,再租個10元的語音導覽機,就可以開始逛天壇了。但要有心理準備,天壇是故宮的4倍大…準備逛到腿痠吧!

天壇是明清兩朝的帝王,用來祭天祈雨和祈穀的場所,也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祭祀建築群,至今已經有500年的歷史。

天壇既然是用來祭天,就得把藍天捧得高高在上。整體建築必須營造出一種至高無上的遼闊感,因此天壇內主要用來祭祀的建築物,都向東邊靠,增加西側的空曠遼闊感;一旦從西邊的正門進入天壇,將立即感受到開闊的視野,以及矗立其中的祈年殿、皇穹宇…是多麼的莊嚴雄偉,進而帶給人類「天地悠悠‧滄海一粟」的謙卑心境。

[[ ↓祈年殿。天壇裡最早的建築,明朝的時候,還叫大祈殿、大享殿,直到乾隆皇時才改名叫祈年殿;底下由漢白玉石構成的三層平台,就是「祈穀壇」。]]


[[ ↓丹陛橋。連接「圜丘壇」和「祈穀壇」的甬道,全長約360米、寬28米,巧密地構成一條筆直的南北軸線。]]


[[ ↓皇穹宇。掰了「圜丘壇」,走進「祈穀壇」,就來到這座規模不大的「皇穹宇」,藍色琉璃瓦的屋頂,陽光照射下,好醒目;裏頭擺放著祭祀要用的所有神牌,無論是皇帝祖先的神牌,還是配殿裡,供奉的日月星辰和雲雨雷電等諸神牌位。]]


[[ ↓回音壁。環繞在皇穹宇的這堵牆,由磚砌成弧度狀,所以能傳遞波,只要你在這一頭輕聲說話,另一端的人耳朵貼壁就能聽見;大叫一聲或許也能聽到悠長的回音。可惜我是一個人來此一遊,無法做實驗…哈哈。但這道牆上已經被遊客以尖物刻畫字跡,可惡!為什麼就是有這麼不愛護古蹟的惡棍!]]


[[ ↓圜丘壇。這裡才是皇帝舉行祭天大禮的地真正地點,這裡的建築設計很用心,因為放眼所及,所有欄版和台階的數量都是「9或9的倍數」;因為古代認為雙數是「陰數」,單數則是「陽數」,而9是陽數最大,又稱「陽數之極」。以構成圜丘壇的三層漢白玉石欄板為例,由上而下,數量分別是72塊、108塊和180塊,相加正好360塊。下次你可以親自算算看,屢試不爽。]]




[[ ↓天壇公園裡唱歌的大叔大嬸。感覺像是個半業餘的合唱團,聚在公園裡唱歌,引來圍觀,然後一旁還有人在販賣歌本。]]


[[ ↓祈年殿全景攝影來一張。]]


連續三天,穿越百年歷史的老北京,接下來,想看點比較現代化的北京,下午就前進放大版的華山藝文中心─「798藝術園區」和連巨星王菲都愛逛的「三里屯」吧!

後記:整理舊照片,發現去北京的那年冬天,我十分熱愛用iPhone的Lomo相機拍照。不過用Lomo拍攝古蹟,的確有不一樣的feel....有加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迪勃爾 的頭像
    迪勃爾

    叫我『迪勃爾』吧。

    迪勃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