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[ ↑Sungai Malacca‧流經古都的馬六甲河。貼心的政府,就像台灣某些河流一樣,也蓋了個親水階梯,讓民眾可以更靠近這個孕育文化的母親。  ]]

大概是吉隆坡之旅的勞碌,加上前一天的趴趴走行程的疲憊,我躺在床上便一覺到天亮,再度睜開雙眼已是早上十點多了。匆匆忙忙地出門,想趕在深夜離開馬六甲古都前,再多多認識它。

聆聽大宅院訴說古都掌故-
峇峇娘惹博物館 (The Baba Nyonya Heritage Museum)

[[ ← 峇峇娘惹博物館。雖然門票小貴,但若是你問我來"馬六甲"必參觀的博物館,我會推荐它。裡頭的建築及裝飾,真是古到一個不行,彷彿坐了時光機,重新體驗峇峇娘惹們,百年前的奢華與風光... ]]

首先,必須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峇峇娘惹(Baba Nyonya)。

『峇峇娘惹』也被稱為『土生華人』,男性稱為峇峇,女性稱為娘惹,他們不僅分布在馬來西亞,甚至包括了印尼和新加坡。這些華人在文化上都受到其他種族的引響,尤其是馬來人。這些華人都是在明朝之前,從中國大陸移民而來,他們的原鄉多半在福建或廣東的潮汕地區,他們也多和此地的馬來人通婚,但卻仍舊保持著許多中國的傳統文化。

此外,峇峇也特指某一個華人族群,也就是今日在馬六甲,以及馬來西亞獨立前,在檳城和新加坡的華人們,他們通常說著馬來語,也自稱為“Peranankan”(馬來語-土生的人)。這一個定義的「峇峇娘惹」,主要是要用來區辨,隨明朝鄭和移民到大馬的華人-「新客」。

我參觀的峇峇娘惹博物館,應該是採後者的定義。其實我後來發現,在檳城也有一間『僑生大宅』(Pinang Peranakan Museum),同樣是展示峇峇娘惹華人的建築及文物,有機會,我真該去參觀參觀。

這間位在「荷蘭街」上的峇峇娘惹博物館,門票真是有點兒貴,成人就要17元,不過大老遠跑來…當然還是要進去一窺堂奧。負責替我和劍傑解說的小姐,看來有些生澀,馬來口音的英語不打緊,背稿背得吃力的她,連想要幽默一下,都顯得生硬。走進博物館內,眼前的建築裝飾,都充滿了濃濃的中國風-中式牌匾、木製建築、酸枝傢私等,不過磁磚、櫥櫃和陶瓷餐具,卻是典型的歐式風格。


[[ ↑峇峇娘惹博物館(內部)。裡面極寬敞的天井及華緻的裝潢,實在不難想像百年前峇峇娘惹過的有多風光啊!! 因為內部是不提供遊客攝影的,所以為了讓大家見識一下內部擺設,照片是從網路上抓來的 >"< (圖片來源:壹蘋果旅遊網) ]]

這宅邸裡最吸引我的,莫過於中間那寬敞的天井,這深長的房子,竟然就包含了兩座天井,屋主雄厚的財力,由此可見。另外,從屋內的許多娛樂擺設-麻將桌、泡茶器具等,也不難猜想出當時的生活有多麼愜意…及奢華。(有錢人真是好!嗚嗚…)

峇峇娘惹這族群,是構成馬六甲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。他們多半父親是中國商人,母親則是本地馬來人;因為父親長年在外經商,峇峇娘惹由母親帶大,因此形成了宗教禮俗與家庭擺設趨近中國風貌,但日常生活的飲食與語言卻偏向母親。他們雖是馬來人,但卻不篤信回教,並且保留了不少的中國祭祀禮儀與婚禮習俗。

[[ → 峇峇娘惹博物館的入門口處,牆上掛著的,正式歷任屋主的照片。(圖片來源:壹蘋果旅遊網) ]]

他們也承繼了華人的生意頭腦與經商能力,並成為馬六甲當地的富裕族群,在荷蘭人與英國人撤退之後,他們便買下許多荷蘭街上的西式建築,但屋內擺設後來卻變得中國化。這個民族融合的特色,構成當地的特色與奇觀。

離開了峇峇娘惹博物館,當然還是要在荷蘭街上逛一逛,看看這些極具特色的建築物。走著走著,不知不覺又飢腸轆轆了起來,是時候該吃午餐了。雖然日中當中,烈日曬得我睜不開眼,高溫烘烤下,柏油路也快融化了…但是來到馬六甲,就該去試試馳名的「潮州肉骨茶」,據說不少新加坡人會專程開車到這裡來品嘗呢!

濃稠白湯風味佳 媲美巴生肉骨茶 - 馬六甲潮州肉骨茶

即使肉骨茶是種容易上火的食物,但是在檳城就已經很愛吃肉骨茶的我,這下子聽說馬六甲有獨特的Bak Kuk Teh,當然也不容錯過啦!那怕外面的氣溫可能逼近攝氏33度吧?!

迅速停好車子,快步從後門進入店內,以躲過艷陽的肆虐,坐下來喘口氣,等候老闆或安娣來招呼;劍傑點了肉骨茶和滷豬腳,當然也少不了油條和白飯。剩下的,就是靜候美食端上桌吧!

喔喔,我們點的菜上桌了,那我就廢話不多說,請各位跟我用眼睛一起品嚐吧!我邊吃邊說。

[[←潮州肉骨茶。和我在檳城吃的肉骨茶不同,我常吃的是「福建式肉骨茶」,湯汁呈黑褐色,多是藥材味;但是馬六甲的潮州肉骨茶,湯汁偏白,但卻又不像新加坡的潮州肉骨茶那樣…胡椒味嗆鼻。位在馬六甲拉也(Melaka raya)的這間潮州肉骨茶,湯汁微微濃稠,清澈且帶褐色;砂煲裡頭有大磨菇、金針菇、豬腰、豬肚、五花肉、排骨、蒜等食材。唉…這麼美味的食物,愛吃Bak Kuk Teh的信廷學長卻吃不到啊! ]]

[[ ←滷豬腳。在檳城吃肉骨茶,似乎很少吃到滷豬腳這玩意兒?到是大家習慣點三味豆干或是油菜來當配菜。這滷豬腳…乖乖嚨滴咚,入味的很,我懷疑裡面是否有加了冰糖,怎麼如此香嫩滑Q?這就是潮州式肉骨茶的特色呢!而且聽說新加坡的也是如此,好期待去吃吃新加坡的肉骨茶喔! ]]

馬六甲也有小人國? 馬國縮影 一覽無遺 - Taman Mini Malaysia & Asean


[[ ↑Taman Mini Malaysia & Mini Asean。展示傳統建築及文物,私人觀光景點,票價還算合理,但是要抱著走斷腿的決心。 ]]

這個地方是我在馬六甲的最後一站「觀光景點」,說他是光觀景點還真是不為過,因為它就是一個適合觀光客參觀的場所。走進大門,首先看到馬國十三州旗並排在你眼前,旗的後面是一個圓形的大廣場,以廣場為中心,圍繞在周圍的,是十三州的傳統建築及服飾,我和劍傑就一間一間進去參觀。

第一間…『哇,好有趣喔!原來這間就是吉打州的傳統建築啊!』
第二間…『霹靂州的也很有特色。』
第三間…『嗯,也不賴,不過好像跟剛剛有點類似。』
第四間…『咦?這東西不是剛才才看過,怎麼又出現了?』
第五間…『喔,也差不多啊!』
第六間…『嗯。』
第七間…『well…』
第八間……你們還想繼續聽我說下去嗎?我自己都不想再說了哩。

[[ → 檳城傳統房屋。原來檳城傳統建築長這樣啊?! ]]

因為每參觀一間屋子,就要脫穿一次鞋子,所以真的挺麻煩的,建議有興趣來參觀的朋友,穿拖鞋來好了,比較方便。這裡是馬六甲,所以當我們來到馬六甲古屋時,就發現…「不一樣喔!」除了外表維護得還不錯,裡面還有配一個解說員呢。走進去裡面一瞧,和剛剛幾間屋子比起來,這裡的裝潢擺設相當齊全,還放了兩張椅子供遊客拍照,本來我和劍傑打算隨便逛一逛就要出去了,還被熱情的解說阿伯留下來哈啦一下,並主動要幫我們拍合照。

悶熱的下午,又讓我的上衣濕了大半,大馬的天氣就是這一點很惹人厭。離開了Mini Malaysia,我們繼續步行前往Mini Asean(ASEAN是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的縮寫,意即「東南亞國家聯盟」)。顧名思義,再加上剛剛的經驗,接下來的活動就是要…「參觀東南亞的各國傳統建築」。

或許是因為經營不善之故,通往這一區的步道,始終掛著「維修中」的告示牌;我和劍傑抱持著「既來之,則逛之」的心態,硬是闖進去園區裡,一探究竟。

[[ ↓傳說中的...新加坡傳統建築。這麼大的建築,裡面完全不提供參觀,加上此區尚未開放,毫無人煙,遠遠看這棟房子,頂像廢棄住宅...恐怖恐怖喔!! ]]

這裡頭真是有夠荒涼,如果說這裡是“人煙罕至”,或許還太抬舉它了。沿著樹林步道往前走,一棟棟的東南亞建築就呈現在步道兩旁-印尼、泰國、越南、柬埔寨,雖然無法進去參觀,但是光看屋子外觀,也是可以過過乾癮。

因為Mini Asean實在是乏人問津的一區,所以樹林裡的這些異國小屋,彷彿會有小矮人走出來似的,所幸現在是白天,要是入夜了,我可能會以為這幾間是鬼屋…驚驚。

走到腿快斷,終於走完了一整個Mini Asean,也超過了園區的開放時間,我們只好從小門離開。駕車回家之前,先買灌水喝,這也是我和「馬蹄果飲料」的初體驗,此外,我也親口聽到劍傑說「吸水草」(其實就是我們說的「吸管」)…馬華,你們真是太有趣了!

[[ ← Roti John。長長的麵包,裡面是包著沙丁魚醬和一些醬料的混合,熱熱的很好吃呢!! ]]

兩天的馬六甲之旅,好快喔…要結束了,晚上八點多,劍傑駕車帶我去馬六甲的海濱公路,那兒有許多的“mamak檔”賣著Roti John,劍傑說好像只有馬六甲有賣(至少我在檳城沒吃過…),這長長的麵包,也請你用眼睛一起欣賞吧!
 
吃過Roti John,劍傑又call來另一個美國SVSU結識的朋友-炳盛,他建議我們去另外一個“mamak檔”喝Teh Tarik(印度拉茶),以及比賽得獎的Joti Canai(印度甩餅)...呼呼,又是一個飽到令人想吐的夜晚。

時間將近10點鐘,告別炳勝,劍傑載我驅車前往Malacca Central車站,我要趕搭11點的夜車回檳城。謝過劍傑的熱情款待,我又要開始一段難熬的"車床"之旅...此刻身體雖然疲倦,但是心裡卻是滿滿的哩...我一定會再回來看看這個可愛的古都 ─ 馬六甲!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迪勃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